学院发展思路
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以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引领,以学校高质量发展
“10456”战略目标为导向,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
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关键,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
设为目标,以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和绩效考核为重要抓手,推
进学院内涵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
机械力量。
学院基本情况
学院现有教职工 71 人,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25
人,博士 14 人。
教师中有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1 人,辽宁省教学名师
1 人,辽宁省优秀教师 1 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
划”2 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人选 5 人。
学院共有 45 个班级,在校学生 1515 人,设有机械设计制造
及其自动化、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3 个本科专业,
与俄罗斯鄂木斯克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
其自动化本科教育项目 1 个、研究生教育项目 1 个。其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辽宁省重点建设专业、辽
宁省首批应用型转型试点专业、中美“双百计划”遴选专业
和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实习实训条件
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下设机械基础实验中心、机械制造实
验中心、机械设备健康监测与维护实验中心、汽车服务工程
实验中心、汽车综合实训中心、增材制造技术实验中心。设
有机械原理室、综合加工室、FDM 室、SLA 室、液压气动室、
测试技术室、故障诊断室、工业模块室、汽车电器室、智能
网联汽车实训室、新能源汽车实训室、振动噪声检测与分析
实训室、超精密加工技术实训室、人工视觉智能检测实训室、
机电系统智能运维实训室、智能制造单元系统集成实训室等
实验室 56 个,总面积 7900 多平方米,现有实验设备总价值
超过 5000 万元。建有省级“大型机械设备健康监测与维护
工程研究中心”1 个,省级“本溪水泵有限责任公司大学生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 个,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沈阳
机床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十余家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党建与思想教育情况
学院遵循“四个服务”的新时代教育方针,始终坚持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钢铁精神
育人和东北抗联精神育人为主线,积极构建“1234”党建工
作模式和“1124”大学生思政育人工作新格局,积极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断推进党
建工作创先争优,2 个党支部获批辽宁省党建工作“样板支
部”培育创建单位,1 个党支部荣获辽宁省高校“校园先锋
示范岗”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辅导员“初心”
工作室获批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涌现出“辽宁省教育系
统学雷锋先进个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优秀学生代
表。
教育教学情况
学院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积极推进教学质量提升
工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积极构建系统科学有效的
“9+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本涵盖教学过程中 10 个关键
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依托辽宁省大型机械设备健康监测与
维护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围绕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开展“设
计智能化”“加工智能化”“运维智能化”教学改革,引入
企业新技术、新课程,强化课程体系与多领域结合,近年来,
荣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2 项,
获批省部级教改项目 20 余项,获批省级一流课程 6 门,教
师在教学信息化大赛中成绩优异。加强国际合作办学,与俄
罗斯鄂木斯克国立技术大学成功签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
动化专业并联合培养硕士协议,2024 年第一批硕士招生,共
同成立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展全面科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
能力。加强学术交流,与沈阳工业大学共同承办了 2024 年
振动力学理论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100 余名专家学者齐聚
本溪,共同研讨交流,促进振动工程领域的成果转化。
创新创业情况
近三年,学生在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
省级奖项 30 余项;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
成绩连续两年蝉联辽宁省第一名,获国家级奖项 13 项,省
级奖项 70 余项;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三维数
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华中数控杯”专项赛等其他赛事中获
国家级奖项 4 项,省级奖项 90 余项。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创
立项 4 项、省级大创立项 9 项,发表论文近 20 篇,授权专
利 10 余项。
科学研究情况
面向辽宁省工业发展需求,广泛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获
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二
等奖 4项,承担辽宁省“揭榜挂帅”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
基金面上项目、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
究项目等纵向项目 20 余项,主持横向科研课题 40 余项。2023
年以来,横向科研到款 500 余万元,发表 SCI、EI 检索论文
20 余篇,授权专利近 30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