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一流课程案例展播: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课程》
课程名称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课程概述
(一)课程总体设计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团队通过调研了解社会需求,进行教学分析,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评价机制,采用项目化教学、翻转课堂、过程考核、线上线下结合等措施全面深入的教学模式改革,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并灵活应用。
结合本课程特点,教学团队对其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挖掘,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使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全面提升。
(二)课程目标
1.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结构组成、作用,获得汽车电器方面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学会使用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的检测工具,能够掌握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基本电路的分析方法,能够分析并识读电路图。
3.能应用汽车电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解决汽车电器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问题。
4.着眼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使学生明确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具备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四、课程建设历程
(一)2008年-2016年,基于汽车专业高职学生开设《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在此阶段进行岗位需求调研,构建系统的适用本、专科的课程体系。
(二)2015年-至今,基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开设《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课程,开展“课创赛证”融合教学模式,把竞赛项目、大创项目、职业技能项目与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机械创新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大赛等。指导学生参加省级、校级大创项目。并推行1+X证书制度,将“X”证书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中,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逐渐满足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2019年-至今,通过MOOC、超星一平三端平台等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及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学习所学知识,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课程创新与特色
(一)“案例与理实结合教学”的实施,学生通过完成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最终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故障排除,既综合应用了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
(二)“课创赛证”融合教学模式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积极参与大赛、大创项目。同时反哺教学,有效拓展了学生知识面,显著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指导学生申请专利及撰写论文。
“两线混合”教学设计,建设中国大学MOOC、超星泛雅SPOC两个课程平台。线上进行签到、预习、复习、调查问卷;线下实物讲解、讨论等。
六、课程团队
(一)课程负责人介绍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课程负责人为机械工程学院李波老师。李老师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汽车电器方面的教学工作,结合自己讲授课程内容主持教改及科研项目3项;负责《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省级一流课程及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指导学生参加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7项;授权专利11项;编写教材4本;公开发表论文6篇;多次被评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课程建设
逐渐完善了《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包含教学大纲、数字化讲稿、教学课件、实践指导书、试卷库、试题库、课程大纲、拓展学习材料等。建立比较完善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丰富网络课程内容,建立科学的师生互动网络交流平台。授课中不断探索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成果
1.案例与理实融合教学,抽象问题简单化
通过在理实一体化教室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掌握部件测试、数据流分析、波形分析以及现代汽车维修的检测诊断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两线混合”教学,自主学习最大化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通过在线讨论、互动等方式进行交流,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课创赛证”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最强化
为了培养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实行“课创赛证”模式,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协同效应形成化
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把思政教育理念贯穿在专业教学中,加深学生的爱国情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2023年《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课程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