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课程育人实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让所有课程、所有教师都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掘和运用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使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三、主要措施
(一)紧贴专业特点,梳理蕴含的思政元素
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把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第一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中必须明确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才培养方案。
1.理想信念教育。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程内容,深入浅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诚信意识等多个层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把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有机植入课程,使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等与课程中相关的内容相契合,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职业素养教育。把职业素养教育同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将大国工匠精神融入课堂,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使课程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和养成品行的过程。
(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发挥课程育人作用
各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紧贴专业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紧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跟信息技术新发展和业界格局新变化,重新梳理课程说明,深挖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育人内涵和育人功能。
1.教学目标。在课程说明的研制和修订中,优化课程内容模块,教学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根据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体现在学习评价方案中。
2.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将价值导向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培养科学精神。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课程说明、教学设计、备课授课、教学评价等教育教学全过程,培育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的专业课。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专业理论课程要突出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重视价值引导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实训课程要突出培育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等优秀品质,成长为心系社会并有时代担当的专业能力优良的机械人才。
3.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中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要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道德情操等关键目标培养。注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增加师生互动交流,在互动交流中言传身教,用教师的高尚师德和精湛学术感染影响学生。要注重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采用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到教学设计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全面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所服务。教案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我国科技进步、经济转型、社会发展、专业前沿等内容。
4.课程评价。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一个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的监测点指标。在课程教学说明的审定中要考量“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的实现度,在课程评价标准(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的观测点。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都有育德功能的教育理念,并通过一系列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环节将这种理念落到实处。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书育人能力
1.提高课程思政认识。提高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识,教师理解课程育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学教育所应有的职责,从而能够自觉开展课程思政育人,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服务国家的理想和责任充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文明礼貌、勤俭节约、关爱他人、懂得感恩。
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育人意识,切实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所有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课程目标。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教师能够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全过程。
3.提升课程思政能力。教师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做到机械学院师生全覆盖、无死角。要提高教学水平,以言传身教带动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打牢思想基础,培养学生为党为国为人民的深厚情怀和担当意识。
机械工程学院
2023年5月